首页

免费sm视频 在线

时间:2025-05-29 17:17:27 作者:敦煌艺术大展邀专家学者观展 感受敦煌魅力共庆端午佳节 浏览量:15257

  中新网上海8月6日电 (记者 缪璐)2024年科普教育基地“科创筑梦”联合行动之生命安全与健康系列活动“人生能有几回搏——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65周年纪念展”6日在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以下简称“乒博馆”)开幕,旨在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巨大贡献。

8月6日,“人生能有几回搏——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65周年纪念展”在乒博馆开幕。(乒博馆供图)

  本次纪念展共展出181套藏品,囊括世界体坛明星丛书《中国乒坛第一人——容国团》、《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纪念册、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画册内页、1966年北京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夺冠照片、《为祖国争光》宣传册、《中国男队夺取冠军目睹记》剪报等。其中,196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女团队赛结束中国男子队荣获世界冠军》报纸头条剪报、《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秩序册》更是弥足珍贵的经典藏品。

8月6日,“人生能有几回搏——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65周年纪念展”在乒博馆开幕。(乒博馆供图)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乒博馆联合主办。广东省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四级调研员陈鸿海说:“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纪念展,不仅是纪念容国团的成就,更是为了弘扬容国团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更多人记住容国团的传奇故事,激发全社会对体育精神的尊重和传承。”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宣布纪念展开幕后,以亲历者身份讲述了当年的光辉岁月。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重要时刻,容国团在这一年夺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红双喜”成了全国人民的共同记忆,也开启了中国体育的新篇章。

  徐寅生表示,容国团这个名字在中国体育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他是中国体育的“报春人”,是中国乒乓球运动乃至中国体育运动的先驱和开拓者。容国团的成就,不仅仅在于金牌的荣耀,更在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精神风貌,那种在逆境中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体育人。

8月6日,“人生能有几回搏——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65周年纪念展”在乒博馆开幕。(乒博馆供图)

  李琛还现场为参观者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世界乒坛的历史背景、容国团首次征战世乒赛获得世界冠军、容国团“人生能有几回搏”的精神、容国团带领中国乒乓女队获得历史性突破等内容。

  参观的市民游客接受采访时表示,“最近一直关心中国乒乓球队健儿们在巴黎奥运赛场上的表现,再来观看此次纪念展,深刻感受到中国的乒乓精神是代代相传的。”

  主办方表示,希望在容国团精神的感召下,继续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向前发展,为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完)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2023年我国国际海运量接近全球三分之一

夏应显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开展系列援助与交流,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能力。中国提供并动员的气候资金不仅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还为改善当地民生、提升人民福祉提供了帮助。

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今日首次海试

韶关市气象台介绍,24日20时到25日16时,该市遭遇强降雨,其中,翁源出现暴雨到大暴雨,乐昌北部、南雄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仁化中北部、始兴和新丰出现暴雨,其余地区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全市平均雨量为62.1毫米,翁源县江尾镇松塘村录得全市最大降雨量达148.8毫米。

  马伯庸:美食作为独特的题材,是人类最大的公约数。虽然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语言、历史和文化,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是相通的。可以说,美食是一种“世界语言”,通过美食讲故事能够引发共鸣。

快讯:韩国国会未通过针对总统尹锡悦的弹劾案

以数字化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实现发展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一项重要任务在于以数字化促进绿色化,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中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近年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通过以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我国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例如,在能源转型升级方面,一些地方利用数字技术和智慧能源技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有机融合,发掘和培育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增长点。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一些地方综合运用工业物联网、标识解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起集安监、环保、能源等多元化监管与应急联控为一体的“工业环境大脑”,为建设资源友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工业园区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以数字化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大力推进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着力降低全链条能源消耗,在生产效率和能源效能共同提升、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让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中国动画《致亲爱的自己》获威尼斯和北京国际电影节AI短片大奖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发育所)曹晓风院士团队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和耕作栽培研究所等合作,通过持续科研攻关,在田菁驱动盐碱地生物改良土壤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团队自主选育的耐盐碱高产田菁品系——“中科菁1号”具有耐盐碱、耐涝、固氮、高产等特性,在pH值(酸碱度)9以上的中国东北苏打盐碱地上示范应用效果显著。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